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政策 > 政策解读

《巴中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细则》政策解读

2021-07-02 17:24 来源: 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巴中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为认真落实《四川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和乡村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作用,强化岗位的管理与开发,强化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凸显“托底线、救急难、临时性”属性,避免福利化倾向,为广大困难群众谋福祉,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作贡献。结合巴中实际,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市财政局在多方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巴中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细则》包括总则、岗位设置与审核管理、人员安置与聘用管理、岗位待遇与后续扶持、岗位管理、附则;共6章26条。主要特点和内容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定义外延更宽。《细则》在定义公益性岗位时对城镇和乡村的安置对象一并纳入。将公益性岗位定义为“符合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由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发并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和乡村就业困难群体(脱贫劳动力、农村低保家庭成员和残疾人等)就业的城乡岗位”。就业困难人员为年满16周岁以上、尚未初次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且有劳动能力的城镇户籍人员、符合居住和参保年限条件的城镇常住人员、土地被依法征用达到一定比例以上的农村劳动者中,办理了失业登记且难以实现就业的大龄、残疾、低收入家庭、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人员。乡村就业困难群体为脱贫劳动力、农村低保家庭成员和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乡村就业困难群体的界定,暂按现行规定执行,若有新规定则从其规定。

    二、岗位内容更多。《细则》对城镇公益性岗位名称内容进行了更多的充实。比如:在公共管理类中增加了文化旅游、交通协管、统计调查、城市管理、市场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园林管护、社会治安管理、城乡治理等协助管理岗位。具体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区矫正、群团工作、文化旅游、交通协管、统计调查、城市管理、市场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园林管护、社会治安管理、城乡治理等协助管理岗位。在城镇公共服务类岗位中增加了妇幼保健、医疗保健、便民服务等非营利性服务类岗位。具体包括:满足城乡基层公共服务需求,开发的保洁、保绿、保安、妇幼保健、托老托幼、残疾人服务、停车管理、医疗保健、公共设施维护、便民服务等非营利性服务类岗位。同时,对乡村公益性岗位内容也按《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7部门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7部委<关于进一步用好公益性岗位发挥就业保障作用的通知>的通知》(川人社办发〔2020〕86号)明确的乡村公益性岗位进行了充实。具体包括:开发的农村公路建设与管护、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河湖巡查与管护、垃圾污水处理、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河塘清淤整治、农村物流快递收发、造林绿化、农村托老托幼、乡村“爱心妈妈”、便民服务、乡村治安协管等公共管理类或非营利性公共服务类岗位。

    三、办事环节更明。为切实增强操作性,规范各环节流程,《细则》在公益性岗位设置申请与审核、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的责任主体、城镇和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办事流程和申报资料、补贴兑现方式、公益性岗位的用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比如:明确规定乡镇(街道)是辖区内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的责任主体,所在地用人单位和行政村(社区)的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由乡镇(街道)统一向区县(含巴中经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同时,对办理流程中的劳动合同、劳务协议、安置公告等提供了参考模版,对审批表、花名册等申报资料就行了统一规范。规定公益性岗位人员享受补贴到期后,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按照稳慎的要求,建立健全公益性岗位退出机制,做好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期满退出的政策衔接和就业服务,确保就业局势平稳和社会和谐稳定。对退出公益性岗位后仍未就业的生活困难人员及其家庭,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另外也明确了区县人民政府在处置突发自然灾害或重大公共事件过程中,经报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同意后,可以开发不超过六个月的临时性公益性岗位,并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备案。

    四、申报资料更简。《细则》明确,为方便城乡就业困难群体申报公益性岗位,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比对、采取网络在线申报等方式,优化流程、简化手续。比如:通过三种方式申请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是注册登录“四川省就业创业网上服务大厅”在线申请公益性岗位就业;二是关注“四川e就业”微信公众号进行认证,在线进行公益性岗位申请;三是持本人身份证明向常住地或户籍地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或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提出公益性岗位安置申请。

    五、监管手段更新。《细则》要求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要建立本地公益性岗位实名制数据库,动态掌握人员在岗情况和工资或劳务费发放等情况,将公益性岗位开发、人员安置、动态巡查、补贴兑现、日常管理等情况及时录入四川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管理V2.0系统,加强信息化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